記憶中的茶香,也能再品新滋味:一心戲劇團《茶の心》2025年版

 

《茶の心》來源:一心戲劇團 臉書粉專

《茶の心》首演於 2014 年,適逢大稻埕戲苑營運三周年館慶,以及臺北建城 130 周年;之後曾歷經 2015 年、2020 年幾次演出。今年(2025)一心戲劇團,則是應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邀請,將這部經典重製搬上舞台,作為紀念館慶的年度戲劇製作。

14、15 年那期間,我還是埋首於升學之路的高中生,還沒有能力到處追各種劇場歌仔戲公演,直到2020年,才跟到特邀李靜芳老師飾演女主角「翠芬」的版本。不過當時看戲過程中注意到的細節與感受,甚至是在疫情時期觀賞藝文節目的社會氛圍,如今我已大多淡忘;反而是在追溯過往的演出資訊時,忍不住感嘆這齣戲的卡司幾經演變(像是女主角翠芬與「茶老人」等重要角色);劇團必然面臨聚散離合,但也有青年團員與藝生等新血參與。

五年前的我剛入一心公演戲的坑不久,抱著做功課的心態入場居多。但時隔五年後,我不只是用仰慕的心態來追孫詩珮、孫詩詠兩位當柱,也多了愛的濾鏡(?)來欣賞一心各位團員的演出。至於為什麼會有追戲心境上的轉變,這就說來話長了😆

像茶山夕陽般轉瞬即逝的愛

《茶の心》全劇採用非線性敘述;故事以 1924 年的春天為起點。梯田地形的「陳記茶園」,原本有一群女工正在採茶,當眾人散去之後,獨留翠芬(鄭紫雲飾)一個人於山間的身影。這時她的戀人明彬(孫詩詠飾)出現在一旁,「挽兩片茶葉準喙鬚」,扮成老伯與翠芬開玩笑,問她是否能接受情意。而翠芬對明彬的把戲也奉陪到底;她臨時做了個假婚戒,套在無名指上,並回應自己已「名花有主」,那位相伴終身的對象,就叫做「張明彬」。

這段戲頗有以往那種相褒橋段,長者「欲共人詼」、卻被少女反唇相譏的趣味。是說我有點好奇「在無名指套婚戒」的文化,日治中期就有了嗎?是什麼時候開始在台灣普及呢?我們現今習以為常的慣俗傳入台灣的過程,若能探究下去感覺是很有趣的。

明彬說著說著,人中上夾著的兩片茶葉突然脫落,還好他眼明手快將它們捏住,隨即貼回鼻唇中間。不過這個時候翠芬本來就打算要撕下明彬的「假八字鬍」了😁…… 雖然有時孫詩詠老師會自謙自己不夠逗趣好笑,但很多戲演起來明明都超有喜感 ~

當時的明彬跟翠芬,一位是陳記茶行的「辛勞」,一位是採茶的女工,但他們的歡笑與戀情是純粹的。接著明彬一改玩笑態度,拿出他試烘焙的茶葉,認真請翠芬嚐嚐看它的氣味。雖然這次的實驗又失敗了,但明彬從後環抱翠芬的腰際,滿懷理想地承諾他會建立一番事業,讓翠芬享受衣食無虞的日子。而翠芬伸手一指,要明彬遠眺茶山對面、即將西墜的夕陽。

黃昏 ê 日頭有影 suí,毋過目一下 nih,就無看見。誰也沒能料到這段情感關係變質得太快,就如同他們眼前的西照日一樣;從溫暖奪目、到全然隱沒至山後,僅僅幾分鐘消逝,便逐漸化為清冷的暗暝。太陽明天尚且會再東昇,但愛情的糖甘蜜甜,一旦被酸楚苦澀取代,是否還有機會尋回記憶中的滋味?

翠芬與明彬頭抵著頭、雙手搭上彼此的肩膀,相依相倚。台上燈暗後,並未順敘直言這對戀人接下來的遭遇,而是來到八年後(1932)的大稻埕陳記茶行。這裡有老實的長工阿源,喜歡夾雜簡單英語單字招待外賓,也有熱情奔放的員工阿嬌,忠心為陳家服務,卻又愛跟阿源答喙鼓。最重要的是,翠芬已成為陳記茶行的主母,以流利外語為外籍客人介紹茶種;她不但要操持家務,也等待出外的丈夫清禾(孫詩珮飾)早日歸來。

場景一轉,透過歌舞來呈現日治中期臺北城西化後的繁華;明彬與清禾,也同在此時回轉故鄉地,於新編曲當中,唱出各自的心聲 —— 仝款的氣味、仝款的天頂、仝款的大稻埕,不同的是,在翠芬身邊陪伴的人,從明彬換成清禾。明彬抱著與前東家商談合作的心態,來「陳記茶行」拜訪,卻發現日思夜想的舊愛,已是別人的妻子。這段重逢的場面,立即呼應昔日在茶山的回憶 —— 明彬的嘴邊多了兩撇鬍子。而翠芬也在明彬面前,亮出手上的真婚戒,表示「名花有主」;但此刻她的丈夫,叫做陳清禾。

台灣電影、字體,與年份設定的細節

明彬一時無法直面事實,只好另外擇日上門。有天,清禾與翠芬相偕前往永樂座,準備觀賞「史上第一部台灣人自製電影」《誰之過》;看到路邊有女孩在賣珠寶首飾,於是清禾決定買支玉釵送給翠芬。他將玉釵遞給妻子試戴在髮際,卻讓翠芬想起微時的明彬,曾花費積蓄送她首飾;縱然它的用料是假的,明彬的情感卻是真摯的。如今八年過去了,換成清禾想要買真玉釵送翠芬,也是一番情意,但她卻無法從中感受到真切的幸福。幾經猶豫後,翠芬拒絕讓清禾買下玉釵,而清禾也因長工阿源臨時通報茶行有要事,決定先回去處理,獨留翠芬在永樂座門口等待。

剛好此時明彬也來永樂座看電影,乍然再見翠芬的身影。他邀她一同入場,翠芬卻說要等清禾。兩人在門口徘徊、猶豫許久後,依然未見清禾回來,於是當逼近開演時,翠芬與明彬被售票員請進去看戲,而他們也就此重新來往,似乎有舊情復燃的希望。

售票員大聲複誦戲文牌上的《誰之過》,似乎在叩問這段三角關係的問題因誰造成?接著七天過去了,翠芬與明彬再次從永樂座走出來,有說有笑的,而戲院上映的電影也改成了《孤兒救祖記》。若要論起劇中安插的兩部電影,便得談到全劇這次改變了背景年份的設定。我記得在五年前(2020),包括 14、15 年的版本,《茶の心》的故事時間軸,都是從 1918 年一躍到 1926 年,而《孤兒救祖記》是在 1923 年的中國上映,並引進台灣,《誰之過》則是在 1925 年上映。根據莊永明老師的資料敘述,這部電影是由「台灣映畫演藝研究會」製作拍攝,但當年 9 月中旬在永樂座僅僅放映三天,便消失於群眾的視野中,直到後世的研究者回溯台灣電影史才得以再被關注。

《孤兒救祖記》與《誰之過》在台上映的時間,雖與原版《茶の心》設定的 1926 年略有出入,但不至於相差太多,也描繪出台灣電影發展中的片段景況。這次 2025 年版用字幕交代,將故事年份改為 1924 年至 1932 年,不知是否為貼合別的歷史設定?卻又更遠離兩部劇中的上映時間。但紙本節目單上仍然維持「1918 年到 1926 年」的敘述,只能說對於年份設定跟劇中置放的元素未進行全面編修,是略為可惜的地方。

另外,戲文牌上的字體,也反映出對場景考究的細緻度。雖然這次我坐在與舞台略有距離的第九排中間,但看到戲文牌使用的字體(包括易引起版權爭議的華康系列),與日治時期台北街景招牌呈現的美學風格有所出入,難免會覺得出戲。其實除了另外設計標準字,或套用理想的商用字體,現在的開源字體也越來越多樣,或許能在其中找到合適的選擇。

初戀難以回頭,是「誰之過」?

儘管翠芬的心,再度不由自主地被明彬佔據,但過去兩人分手的原因,與婚外展開的來往,也時而勾起翠芬的隱痛。當年明彬離去的理由,與翠芬的身世,直到下半場才被揭開 —— 翠芬到陳記茶行的店舖工作後,有天被茶行的客戶馬老闆認出她是酒家女小紅,並出言調戲。明彬眼見翠芬受到羞辱,一氣之下動手推了馬老闆,因此被陳家辭退。但明彬對翠芬的經歷也表現出不諒解,沒有聽她解釋,反而遠走他鄉。

1924 年的冬天,翠芬就這樣在茶園沉浸失戀的悲傷;不但人前難以立足,愛侶也不再是她的浮木與依靠。這時暗戀翠芬已久的清禾,在一旁安慰,逐漸走進她的心房。他堅持娶翠芬為妻,讓她能夠抬頭做人重新開始。哪怕是父親反對,清禾也不顧。

五年前的答案,隨心境轉變

如今,有情義守護的清禾,又有熱情風趣的明彬回到大稻埕,翠芬夾在他們之間無法抉擇。由於清禾家中,世代以烏龍茶為主要販售茶種,明彬則因紅茶,得以從中南部發跡,因此兩種茶的滋味與意象,被用來比喻兩位男主角的人格特質,與各自代表的愛情觀,並藉著旁觀通達的「茶老人」娓娓道來。其實我個人認為,台灣茶業史可說是「萬底深坑」;雖然《茶の心》從最初便主打以茶喻情,但翠芬在清禾與明彬當中選擇的難題,實則難用烏龍茶與紅茶兩種茶類的競爭簡單化約,只為成就劇中的比喻手法。不過這未妨礙我去思考,若將自己投射在翠芬身上,我會選擇什麼樣的愛情。

清禾的烏龍茶事業明顯走下坡,明彬的紅茶生意則蒸蒸日上。隨著與翠芬的往來互動越來越頻繁,明彬向她提出要一同前往日本的想法。翠芬對清禾這些年付出的情義,本就難以割捨,聽到明彬透露出本意,更被撕開看似癒合的傷疤 —— 原來他要帶翠芬前往陌生國度,是為了讓她徹底擺脫酒家女的身份跟流言蜚語。翠芬這才發現,原來明彬還是最在意她身世的那個人,於是拒絕他的邀請。

另一方面,清禾從長工阿源那裡得知翠芬與明彬的親密舉動,原只是察覺妻子近來的神情與穿著有異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試探,卻突然聽說翠芬走進明彬住的台北鐵道飯店,終於壓抑不住內心衝動,一氣之下闖入明彬的房間,卻只看到留給翠芬的信。清禾決定將信轉交給翠芬,讓她知道與明彬尚在等她的答覆。看到清禾不捨地辭別,翠芬反而對情深義重的丈夫有更多的愧疚。

《茶の心》的尾聲,沒有交代翠芬是留在清禾身邊盡婚姻的責任,還是隨明彬離去、彌補情緣的缺憾?只是站在兩個男人中間,徒留未解的題目給觀眾。後來我回去翻閱五年前寫的觀後感,當時的我內心傾向清禾,因為清禾至少會處處為翠芬著想,哪怕他無法滿足翠芬的情感需求,這也是意料之中。相較之下,明彬雖能為翠芬帶來歡笑跟娛樂,但在關鍵時刻,他卻用自以為是的好、自以為是的包容愛她,反倒戳痛翠芬的自尊。與其如此,倒不如兩地相思;即使翠芬不免會遺憾身邊的人不是明彬,至少在她記憶裡的,依然是 1924 年留下美好回憶的青年,而不是來日可能讓她失望、讓她覺得陌生的人。

不過當時的我,是用上帝視角去選擇理想的對象。我渴望被愛,而不想總是被愛慕的對象刺傷,所以當我把自己帶入翠芬的角色,便希望會有清禾這樣的人在一旁守候。隨著現在追戲的心境轉變,明彬跟清禾對我來說都有其迷人之處,我可以很貪心地說「兩個都要」嗎?為什麼一定要二選一呢?XDDD


五年前的我選擇「烏龍茶 / 清禾」。
亂入一下《烽火英雄劉銘傳》的台詞 www

留言